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外科
犬之椎間盤疾病

臺大動物醫院外科 林巧雲  張雅珮


簡介

   椎間盤位於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,使得脊椎骨保持能 夠彎曲的彈性。狗的椎間盤疾病(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, IVDD),是指負責提供緩衝脊椎間壓力的椎間盤出現退化及異常脫出,脫出的椎間盤會造成脊髓的壓迫而引起症狀,輕微會造成疼痛,嚴重則有後肢或四肢的麻痺或癱瘓,症狀的發生可能很急性,也可能是慢性的。好發品種包括臘腸狗、北京犬、西施犬、拉薩犬、美國可卡犬、波士頓犬、貴賓犬、巴吉度及小型雪納瑞等犬種。而其中臘腸狗的發生率是其他犬種的10到12倍。其中有85%發生於3到8歲的年紀。  

2011-0617_12011-0617_2

臨床症狀:   

椎間盤脫出常見的位置包括頸椎及胸腰椎,頸椎佔15%,初期症狀為頸部疼痛、不願意抬頭或頸部僵硬,不願意走路,會突然尖叫,發抖、肌肉震顫,抬腳等,之後可能會有四肢無力及麻痺的情形。腰椎佔85%,症狀為背痛(拱背),後腳無力、走路共濟失調及後腳無力,嚴重可見癱瘓,甚至失去排尿能力,更嚴重失去深層痛覺。

治療的方式:

頸椎椎間盤突出會造成嚴重的疼痛或是四肢功能受到影響,即需要手術改善,腰椎椎間盤突出依據臨床症狀分為五級。分級如下表(表一),依據分級了解疾病的進程。

   依據臨床症狀的嚴重度,分為保守療法及手術治療。保守療法包括給予消炎止痛藥,肌肉鬆弛劑及六週嚴格限制活動,嚴格限制運動可以減少更多的椎間盤物質突出壓迫脊髓,病畜除了上廁所時間外皆應在籠內休息,禁止跑、跳等動作,理想籠子大小為動物身寬3-4倍、身長1-1.5倍、高度約為四肢站立時的高度多5-10公分。保守治療可讓症狀輕微的病畜恢復,但是由於根本的原因並沒有解決,椎間盤突出的物質仍在原有的位置,之後仍有30-40%復發的可能,而且下次復發的嚴重程度無法預期。保守治療期間症狀若加重或是疼痛狀況無法改善,則考慮進行手術治療,手術的目的在於移除脫出的椎間盤物質,手術前需要進行更精密的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、核磁共振攝影或是脊髓造來確認脊髓壓迫的位置跟範圍。才能精準的為脊髓減壓。在發病的早期就進行手術,約85%-90%的病例可以恢復行走,神經受損較明顯(腰椎椎間盤突出第三級以上)的病例手術治療恢復行走的機率較高。在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病例,若神經傷害造成深層痛覺消失,超過48-72小時才進行手術減壓,成功的機會小於5%。但相對來說手術所需承擔的風險也較多,包括全身麻醉、術中的出血、照影劑過敏及脊髓醫源性傷害等等。椎間盤突出的病患手術後的恢復與其發生部位、急性程度、動物臨床分級等有關,不管如何,術後半年內都需要有耐心的為動物進行復健及活動限制,再遵從醫師指示將生活逐漸恢復至正常。


併發症

當像豆腐一樣軟的脊髓受到強烈的壓迫時,可能會出現脊髓軟化(壞死),壞死變化會往前及往後蔓延,造成動物前肢癱瘓、呼吸困難,若影響到腦部,嚴重時可能死亡,此現象非常罕見而且無法預期是否會發生、何時會發生,即使手術也無法停止此過程。一旦發生動物相當痛苦,站在人道立場,會建議安樂死。


表一:胸腰椎椎間盤突出

分級

臨床症狀

第一級

能夠行走、步態正常但出現背痛的症狀。

第二級

能夠行走,步態出現共濟失調的狀況,並可能出現疼痛。

第三級

無法行走,但是肢體仍有動作、能夠自行排尿排便,

第四級

無法行走、肢體失去動作、無法自行排尿排便,但仍有深層痛覺。

第五級

無法行走、肢體失去動作並失去深層痛覺。

Copyright © 2008 臺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| 版權聲明 | 建議使用瀏覽器 Firefox 3.x | 解析度 1024 x 768 以上 | 網站地圖